账号登录

账号:
密码:
夜色中的城市灯火

我在孤独的列车上向北回归,夜色中掠过一座座陌生的城市,唯一熟悉的只有那城市里明亮的灯火,温暖我的灵魂,唤起我对某些影像的片断记忆。

  这些影像被湖南卫视的《象形城市》制片人李泓荔称为“让人可以生还的美”。在如今娱乐成风的电视屏幕上,这档周末节目显得清雅脱俗,像个儒雅的书生,在脂粉浓香中旁若无人般执着地行吟。在25分钟的播出时段里,《象形城市》对城市文化地理的不懈探索就如同夜色中的城市灯火,它所照亮的,只是城市文化的奇经八脉和容易被人所忽略的穴道细节。

  或者从几个城市梳理出一条线索,或者从一个文化名人的视角看城市的生活地理。其实,《象形城市》引发文化学者进行争论或深入阐释的兴趣,让大家聚焦于解剖其文化脉络,梳理其文化骨节,力图“通过城市来看清楚我们心中的文化”。比如,该栏目试探性地为京、沪、穗三城寻找新的城市地标,比如北京地标是六环线和拆墙后的大院,而不是四合院,上海新地标是工人新村,而不是石库门,广州地标是骑楼。有如略显平静的行板间,响起了几段狂想曲般奔放大胆的乐章,燃起了当下学界对于地域文化重新争鸣的热情。

  俯拾即是的诗化语言,是《象形城市》的一大特色。一句耐人寻味的宣传语令其充满怀旧色彩。“每个城市,都有一些简单温暖的美,让人可以生还;象形,不过是其中善于怀念的一个。”在《风骨吉安》、《仓库生活———城市左岸》等集中,妙语迭出,“历史的午后,还是南宋年间,西斜的阳光移到了钓源古村,秋天里这个小村的寻常景色,曾在一位远方的游子笔下,换成了‘青林霜日换枫叶,白水秋风吹稻花’的千古名句,游子就是欧阳修……”诸如此类气定神闲、娓娓道来的佳句随处可见。

  更重要的是,《象形城市》除了授以人诗意的回味,还带给人以哲学的沉思。它以城市地理为圆心,以都市文化为半径,扫描出一幅又一幅城市人文地理图形。从纷繁变化的城市景象中剥离出积淀的文化因子,并进而活灵活现地运用流畅的镜头与诗意的语言,剪接、描绘出各城各埠的心理图像,这种理念造就了今天的《象形城市》。法国学者皮埃尔·布尔迪厄在其《关于电视》一书中提到了20世纪50年代的电视提供给观众的是有文化追求的产品,而90年代的电视趣味则大相径庭,想方设法在娱乐中媚俗,而这种平面思维所造就的娱乐节目一直在不停地填平我们的思想维度。毕竟电视是大众媒体而不是哲学家,不管《象形城市》究竟能在多大程度上还原我们大脑中的文化思考深度,但它的这种努力是可贵的。

已有0位对此新闻感兴趣的网友发表了看法  
新闻热点
SPA推荐
夜色生活广告
分时度假
养身健康